新聞

2021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 - 2021年1月
學生潛能獲啟發 英語學習創成效
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(下稱「梁校」)以「啟發潛能教育」為辦學理念,學校無論在課程設計、環境佈置、教師安排等環節都以學生為中心,讓他們在充滿關愛的學習環境中成長,發揮潛能,成為「仁、愛、勤、誠」的梁校人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,近年學生於升中自行派位階段能獲派心儀學校的比率有明顯的提升,這亦反映了校本英語課程漸見成效。
教師團隊盡心 助學生裝備語言能力
梁校近年升中成績有明顯進步,不少學生在自行收生階段的面試表現良好,順利入讀心儀學校,其中不乏英文中學,獲悉派位結果時,家長對校方感激流涕,讓許敏詩校長為之動容。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,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、能力及學習需要,許校長指「有的學生未必這麼快『開竅』,但我們要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出路」,因此,學校會致力幫助每一位學生好好發揮自己的才華,裝備好自己,迎接中學階段的挑戰。
她又透露升中成績理想的關鍵,是以啟發潛能教育及扎實的英語訓練為基礎的。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,梁校三位外籍教師會錄製優質的教學片段,在課堂上教學完畢後,會把教完的故事上載網絡,即使家長自己不懂英文,在家中亦可以幫助督促子女看影片溫習。對於在課堂上未能夠馬上掌握全部內容的學生而言,回家後亦能進行重複學習,使他們的英語基礎更加穩固。
增聘三位外籍教師 傳授閱讀策略
在英語校本課程設計方面,學生由小一開始學習拼音、串字和發音的技巧。同時,教師會教導Sight Words(常見英文字),當學生進行閱讀時,就已能認讀其中大部份的單字,這有助他們理解教材的內容,令學習更加順暢,從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,走向自主學習。小一至小三階段的英語基礎打得穩固,有助銜接小四至小六階段在寫作、文法等其他方面的訓練。
此外,梁校增聘三位外籍英語教師,主要會在初小課堂上進行指導性閱讀及共享閱讀,教授學生不同的閱讀策略,並藉着階梯閱讀,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,使他們在自主閱讀中,獲得愉悅和成就感,從中建立學生的自信,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。
教學團隊理念一致,勤於進修學習。學校參加不同機構的計劃,務求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學法,做到教學相長。例如:英語教師團隊透過參加出版社開設的「From Reading to Writing」計劃,就梁校學生的英語寫作組織技巧、分組學習照顧差異等方面求專業建議,參與計劃後,學與教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添置機械人 鼓勵自發學習
學校為每個低年級課室添置「Talkbo Mini」英語機械人,其內置亞馬遜(Amazon)的Alexa人工智能(A.I.)標準發音技術,能夠接收語音輸入和作出語音回應,學生便能與A.I.進行聊天,自發學習英語。另一方面,高年級學生會分組與外籍教師進行會話訓練,每星期至少參與一次。
課堂以外,每個早上都設有外籍教師講故事的時間,每天小息時,外籍教師都會在語言學習室開設多元化的英文活動,營造良好的語境,提升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及興趣。學校以「The Language Centre is Great」理念設計多元化的英語活動,當中「G-R-E-A-T」的G是指Game Day,從遊戲中學習;R指Reading閱讀;E即E-learning電子教學;A代表Arts and Crafts,外籍教師會教做手工藝等;T 即TV watching看電視。此外,學校積極鼓勵他們多參與課外活動及校外比賽,例如:英語演講、話劇、辯論等。當中屢獲佳績,如在屯門區中學舉辦的英語辯論比賽,其中兩位學生均獲得最佳辯論員獎,團隊亦贏得亞軍。
生活化教材 強調日常應用
營造生活化的語境,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,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,做到活學活用。例如:教師會教導學生閱讀英語食物標籤,介紹詞彙Protein(蛋白質),加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材,讓學生有興趣投入課堂。在課堂的學習中,英語科長龔老師指出:「學生自己亦會感到很驚喜,學生發現自己原來在買『朱古力』時,從來沒有關心過標籤內容。」她補充,此做法未必能讓學生認識每個艱深的英文生字,但經過初步接觸,學生會開始留意生活中的英語,將來較容易適應中學英語學習。
梁校重視升中銜接,因此去年開始發展高小課程,以任務為主導的學習模式,這是一種近似中學的教學模式,要求學生透過分組合作活動,嘗試製作出一項成品。由於學生的家庭環境未必有能力提供很多體驗學習的機會,同時他們對於子女的英語教育有一定的渴求,因此學校創造機會,帶學生到英美交流,擴闊學生的眼界。學校希望讓學生明白,學習語言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應用,只要有信心,便能與外籍人士以英語好好溝通。
多元活動 啟發潛能
許校長指,教學團隊在各科正規課程中都設計了不同的校本課程,例如在小一至小六教授《弟子規》,通過顯淺易明的內容,教導學生待人接物、尊敬父母、師長等道理,幫助學生建立正向的價值觀。另外,梁校推行STEM教育多年,重視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,過去曾帶他們到南京的姊妹學校交流學習。老師自己亦有所得益,回校後調整優化校本課程,幫助學生迎接新時代的挑戰。
運動對於學生的心智發展有益,因此梁校與中國香港單車總會合作,推出單車體育課。騎單車除了讓學童學習一技之長外,對他們的成長及解難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,能夠訓練學生遵守紀律、進行時間管理、提升專注力及培養堅毅等特質。在2019-2020學年,校方添置30部單車及平衡車,在星期六以興趣班的形式教授小一學生。從下一個學年起,學習單車及平衡車會正式納入體育科的校本課程。學生更會有機會參加花式單車、BMX、單輪車等比賽。許校長說,除了騎單車本身為學生帶來的好處外,課程還會以英語進行,為學生創造不一樣的英語學習環境,一舉多得。
梁校的一大特色是推出非正規課程「啟發潛能教育計劃」(Invitational Education),旨在透過有系統性的多元智能探索活動,讓學生在六年小學生涯中體驗更多學習經歷,認識及發展自己的潛能。課程會按年級劃分六大主題,它們分別是肢體動覺智能、空間智能、音樂智能、數理邏輯智能、自然智能及人際智能。許校長補充,教師會在第一層級時觀察學生的表現,當發現他們展現出某方面的天賦時,就會把他們抽調出來進行拔尖訓練,是為第二層級。學校亦會安排學生外出比賽、參加培訓,讓他們的才能獲得充分的發揮,這屬於第三層級。此三層發展計劃有系統地啟發學生的潛能,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。